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水路运输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水运固定投资额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水路运输是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以港口或港站为运输基地、以水域包括海洋、河流和湖泊为运输活动范围的一种运输方式。水运仍是世界许多国家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中国水运产业的上游包括船舶与集装箱等运输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等;中游包括船舶和港口的运营、航次管理与航线开拓等;下游则主要是有贸易与运输需求的企业。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下降后,自2020年以来,水运固定投资额持续增长。例如,2023年水运固定投资额达到2016亿元,较2022年增长了20.1%。中国水运货运量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2023年,中国水运货运量达到93.67亿吨,较2022年增长了9.5%。在客运方面,2020至2022年受疫情管控影响,居民出行减少,水运客运量降至1.5亿人次水平以下。但随着居民出行恢复,2023年水运客运量恢复至2.57亿人次,较2022年大幅增长。
国内沿海航运干散货运输市场需求增长,运价震荡上行;液货危险品运输市场需求总体平稳,运力供给相对稳定;集装箱运输市场运力小幅提升,运价同比上涨。内河航运货运量稳中有升,客运量有待恢复。其中,干散货运输市场平稳增长,集装箱运输市场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海峡两岸航运市场基本稳定,但货运量和客运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波动。国际航运市场波动剧烈,受全球经济形势、俄乌冲突、疫情反复、通胀压力攀升等多种因素影响。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根据水运业务收入的规模,中国水运行业可划分为三个竞争梯队。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的是中远海控,水运业务收入超500亿元;处于第二梯队的企业业务收入在100~500亿元之间;处于第三梯队的企业业务收入不超过100亿元。
近年来,国家对水运标准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发展、污染治理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水运行业的发展。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中国水运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国家将加大对水运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水运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水运行业也将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挑战,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预计未来几年,全球水路运输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特别是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推动下,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水路运输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加强技术创新等手段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老旧船舶将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环保、节能、高效的现代化船舶,这将有助于提升水路运输行业的整体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船舶大型化、专业化趋势将更加明显,大型船舶在降低单位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专业化船舶则能更好地满足特定领域的运输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水路运输行业将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运营和管理。智能船舶和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集成先进的感知、通信、控制等技术,实现自主航行、智能避碰、远程监控等功能,提升码头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水路运输行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呈现出需求持续增长、运力供给结构优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以及政策支持与标准建设等特点。这些趋势将共同推动水路运输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全球经济贸易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