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一场以“制供氧技术进步促进高原旅游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专家咨询会在京举行。中国科协“科创中国”高原供氧保障产业科技服务团组织制氧、医学、航空、旅游等领域的专家与企业展开跨学科、跨专业的产学研交流,以实际行动开展科技援藏、产业援藏工作。
会上,科技服务团专家、西藏大学高原制供氧与人居环境重点实验室副院长李勇教授提供了一组统计数据,2023年,西藏旅游接待人次为5500万,旅游收入650亿元。但与同一年份新疆旅游接待人次2.65亿、旅游收入2967亿元;内蒙古接待游客2.3亿人次、旅游收入3350亿元相比,西藏旅游规模仍相对较小。高原反应的存在使众多旅游爱好者想到西藏旅游而不敢去,部分到西藏的游客又因高原反应不适而旅游体验不佳。吸氧是预防高反的最有效手段,但部分游客受到“氧依赖”“氧中毒”等落后观念的误导,在高原不敢轻易吸氧,从而影响了体验。实际上,在专业指导下合理用氧,这些担忧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专家介绍,如今的西藏,供氧保障条件已今非昔比,制供氧产业快速发展。室内弥散供氧宾馆为住宿提供舒适的富氧环境,户外便携制氧机和轻巧的碳纤维瓶让出行更方便,还有配备供氧设备的房车、车载装置等,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供氧需求,以租赁、共享为主的商业模式也在逐步形成,为高原供氧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背景下,高原供氧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模式正悄然兴起,游客可以在供氧设备的支持下安心畅游高原美景,深入体验藏地风情。
携氧旅游场景,AI制图
与会专家呼吁,应尽快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强化对供氧产品及服务价格的监管力度,引导市场有序竞争;大型企业可以发挥引领作用,整合资源,互利共赢,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通过各方携手合作,打通旅游供氧链条,推动高原供氧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让科技更好赋能高原旅游,释放其巨大潜力,吸引更多游客放心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开启舒心的高原之旅。
【责任编辑:陈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