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小米SU7操盘手,投奔奇瑞)
作者 | 阿超
来源 | 汽车新势能导语:文飞曾操盘小米SU7实现24小时订单破8万辆。入职小米汽车两年后,文飞又加入了奇瑞汽车。
近日,原小米汽车高管、营销负责人文飞确认加入奇瑞汽车。
这位曾操盘小米SU7上市即破圈的“雷军门徒”,将执掌奇瑞与捷豹路虎合作的FR品牌事业部,试图用“小米方法论”激活传统车企的技术积淀。
文飞将担任奇瑞副总裁兼FR品牌事业部总经理,负责奇瑞与捷豹路虎合作的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重塑,该品牌曾在1997年至2015年间风靡市场,后因市场策略调整停产。奇瑞・捷豹路虎旗下现有揽胜、捷豹等多个系列。
回顾文飞的从业经历,其先后就职于东风日产、沃尔沃、东风英菲尼迪、长城汽车、小米汽车,是业内少有的同时具备豪华车企、合资车企、自主车企、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等营销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
从造车新势力小米汽车到奇瑞与捷豹路虎合作的神行者,这不仅是个人职业轨迹的转向,更折中国汽车产业合资逻辑的重构――从“以市场换技术”的被动跟随,到“以技术换品牌”的主动出击。
这场“反向合资”豪赌能否成功,不仅影响奇瑞的高端化成果,或将定义下一代中国车企的全球化叙事。
入职小米仅两年 曾助力小米SU7 24h订单破8万
文飞的职业生涯横跨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与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其职业进阶,也始终与中国汽车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同频共振。
2006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加入东风日产,正值中国合资车企黄金时代――外资品牌凭借技术优势主导市场,本土化营销成为破局关键。在东风日产的9年间,他从公关科科长逐步晋升至沟通传播部部长,这段经历为其职业生涯的体系化运作思维和营销创新打下了基础。
2015年,中国豪华车市场迎来爆发期(年销量突破200万辆),文飞转战沃尔沃担任市场传播高级总监。
此时沃尔沃正推动“以人为尊”的品牌焕新,他主导的“安全体验营”活动通过VR技术模拟碰撞场景,将安全标签从功能性诉求升维至情感共鸣。然而,外方对核心传播策略的强管控,导致本土化创意难以深度落地。
这一矛盾在2016年文飞转任东风英菲尼迪时更加凸显。面对品牌认知度不足,他推动“挑战者”战略升级,试图在原有“敢爱”口号中注入运动豪华基因。
但外资方对品牌调性的严格限定,使得“挑战者”未能突破“小众豪华”的桎梏。这两段经历虽未达预期,却为其积累了关键认知,豪华品牌的价值构建不能仅靠营销包装,更需要产品与技术的话语权支撑。
2018年中国车市出现28年来首次负增长,合资品牌光环褪色,自主品牌市占率突破40%。但“性价比”标签难以突破价格天花板。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提出“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亟需打破“工程师主导”的传统思维。
文飞在这一转折点加盟长城汽车,看似偶然的职业选择,实则是行业权力结构变迁的必然――当技术差距缩小,营销创新对品牌突围的权重显著上升。
在哈弗品牌主导“大狗”车型命名投票,首次将产品定义权部分让渡给用户。这场实验吸引超100万网友参与,最终车型名“大狗”与传统命名规则(字母+数字)彻底割席,推动哈弗用户平均年龄更加年轻化。
升任沙龙汽车CEO后,其主导的氢能战略与长城内部资源分配产生冲突。2022年财报显示,长城氢能研发投入仅占集团总投入的3.7%,远低于纯电路线,最终导致机甲龙量产计划搁置。这一阶段的挫败,也或许让文飞意识到,在传统车企体系内,技术创新必须服从既有战略框架。
2023年5月,文飞离开长城加盟小米汽车,接替周�担任营销负责人。尽管受竞业协议限制,他仍深度参与小米SU7上市策划。借鉴手机行业的预售闪购、社群裂变等模式,推动SU7实现24小时订单破8万辆,验证了“流量-转化-交付”的闭环能力。
小米的扁平化决策与长城“军事化”管理风格差异显著,文飞在此期间鲜少公开露面,也曾被行业解读为“过渡性角色”。
入职小米汽车不足两年,于2025年5月确认加入奇瑞汽车。
文飞加入奇瑞执掌神行者 一场反向合资的豪赌
早在2024年6月,奇瑞与捷豹路虎便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明确双方将基于奇瑞电动化平台开发“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纯电车型,进一步增加双方合资公司的产品矩阵,对于奇瑞而言,神行者也是其高端化路径的必然选择。
双方计划通过“技术输出+品牌授权”模式,令神行者品牌重新回归市场,即捷豹路虎提供品牌授权,奇瑞提供主要技术,也即现在我们所称的“反向合资”,共同将开发面向全球市场的电动化产品。
首款车型预计基于奇瑞E0X 3.0纯电平台开发,该平台支持800V高压架构、全域OTA升级及CTC电池一体化技术。
在工程分工上,奇瑞将主导三电系统与整车集成,捷豹路虎负责底盘调校、全地形模式开发及外观设计。
捷豹路虎常熟工厂生产制造方面,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厂将于2026年逐步停产捷豹XE、XF、E-Pace等燃油车型,到2026年底或转产基于奇瑞E0X平台开发的“神行者”系列电动车型。
随后,产品将拓展至中大型SUV与皮卡车型,2027年计划推出基于该平台的纯电版“神行者”皮卡,瞄准中东及澳洲市场。
此次文飞的加盟,也正是说明神行者品牌的新车离投产愈加接近,需要将营销工作提上日程。
此次奇瑞和捷豹路虎的合作也是奇瑞高端化项目的再尝试,对于提升奇瑞品牌形象和增加技术复用程度至关重要。
对捷豹路虎而言,合作将破解常熟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更有利于推动电动化转型,开拓更广阔的高端市场空间。
结语:技术主权时代的中国范式
奇瑞与捷豹路虎的“神行者”合作,标志着中国车企从“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换品牌”的战略跃迁。这一模式的核心并非单纯的技术输出,而是通过技术主权重塑全球分工规则:奇瑞以电动化平台为支点,撬动捷豹路虎的品牌溢价;捷豹路虎则以轻资产模式,借力中国供应链重启增长。
其成败不仅关乎双方利益,更将验证中国车企能否在智能电动时代定义“技术定价权”。若“神行者”成功打开欧美市场,或为比亚迪、吉利等中国技术输出者铺平道路;若受挫,则暴露技术本位主义与品牌运营的协同短板。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实验已为中国车企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新范式――在技术主权时代,规则制定者的席位,终将属于手握核心能力的破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