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I摘要:债市陷入“双向挤压”,短期缺乏明显下行动能,但政策博弈与会议窗口或成关键变量;7月底政治局会议或聚焦反内卷、扩内需及稳地产,政策“托而不举”基调延续;人民币资产受外资增配趋势驱动,国际化与稳定币发展或提升估值,港股迎第三轮重估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债市陷入“双向挤压”状态
(数据来源:Choice)
固收首席分析师李一爽
央行当前可能倾向于在现有框架内维持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但短期也无意推动资金大幅转松,月内DR001可能也难以月初1.3%的低点,后续资金进一步转松可能仍需宏观或总体政策调整催化。相关修订可能反映了央行正在考虑重启购债,同时不希望相关措施对市场造成过大冲击。
FICC 债券投资部债券市场近期的调整更多反映的是短期情绪面的扰动,而非趋势性的拐点信号。不过这样的市场环境也导致债市陷入“双向挤压”状态——既缺乏足够的下行动能,又难以实现有效反弹。持续关注本周可能召开的重要会议是否释放相关政策信号,以给债券更加清晰的中期交易主线。
华创投资交易部
如股、商两市持续走强,不排除债市突破目前高点,那么以10Y国债为例可能要在1.6875%寻求支撑。虽然短期债市受股市走强扰动,但长期对债市尚不必看空;预计本周市场将继续呈现偏弱震荡,或待月底会议召开后再选择方向。
2、政治局会议前瞻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短期看,按惯例7月底将召开年中政治局会议、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我们前瞻如下:政策偏扩张的大基调和扩内需的大方向未变,预计会有新政策出台、但难有强刺激、更可能是“托而不举”,重点关注中央加杠杆、反内卷、扩内需、促消费、稳楼市、稳股市、扩开放、强产业、促改革等部署,其中,“反内卷”可能聚焦汽车等领域、稳地产有望继续加力、再降准降息可期。此外,本次政治局会议还可能公布四中全会时间、主题应是审议“十五五”规划编制建议。
宏观首席分析师边泉水
今年仍能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但是下半年需要继续扩大内需。促消费的同时,也要稳投资。下半年财政政策仍有较大空间,预计年内不会追加财政预算,但是需要全面落实今年已经安排的财政政策。上半年物价和房价跌幅加大,下半年可能更加重视反内卷,并且淘汰落后产能,房地产政策也有可能进一步放松。
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周君芝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经济的底层是出口和消费需求的前置,下半年经济放缓的概率较大。关税博弈逐渐明牌后,三季度关税对国内经济数据的影响或将显现。市场预期后续或有新政策刺激出台对冲。展望后市,市场交易重心仍将沿着政策落地预期与中报业绩验证方向。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或成短期市场情绪的分水岭。
3、增配人民币资产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
未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仍具有较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空间。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4%左右,受多重积极因素支撑,预计外资仍会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比较独立的收益表现,已成为全球投资者分散风险的重要资产和增厚收益的重要配置标的。近期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对全球75家央行调研结果显示,30%的央行表示将增配人民币资产。
首席经济学家李
走出去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将增加企业资产的流通价值、提升企业估值水平,帮助中资金融机构与中资企业一道走出去,畅通“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融资——投资海外资产——获取关键资源——反哺国内发展”的循环。
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
短期市场情绪可能受中美关系改善窗口(如APEC)、联储降息(降低融资成本,利好地产、科技)及部分行业基本面波动影响。板块轮动料将持续,估值修复背景下,可关注前期涨幅小、有基本面改善预期的冷门板块。长期看,随着宏观政策托底和改革深化(如克服通缩、民生改革),港股有望迎来“人民币资产第三轮重估”,其“国家风险溢价”收敛潜力大,内资定价权上升将放大重估高度。
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肖耿
展望未来,中国需要在数字金融维度与美国竞争,而香港发展与离岸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可以帮助中国金融业的升级与开放,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市场估值,因为稳定币的新技术可以更好地平衡市场对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本回报率的诉求与政府对监管与合规(包括内地政府对外汇管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