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低空经济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苏州探索出台全国首部低空“交规”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苏州探索出台全国首部低空“交规”
为更好服务低空飞行活动,维护飞行安全,促进低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苏州率先探索、研究制定了全国首部地方性低空空中交通规则。近日,在苏州市低空经济沙龙上,《苏州市低空空中交通规则(试行)》正式发布。
据了解,《规则》由苏州市交通运输局联合专业科研机构研究制定,遵循苏州市“规则先行、场景牵引、市场导向、技术保障、安全第一”的低空经济发展方针,共8章37条,将于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规则》的出台,将促进低空飞行一站式服务机制的形成,推动苏州成为低空经济加速腾飞的‘空中之城’。”苏州市交通运输局综计处(航空处)副处长李鑫铭表示。《规则》从服务管理、运营管理、空域管理、飞行活动管理、飞行保障等方面对低空空中交通规则进行了规定。其中,在服务管理中,苏州将建立低空飞行服务管理机构,接受空中交通管理机构业务指导,通过市级低空服务管理平台,收集全市低空飞行以及有关活动需求,为低空飞行提供实时化、专业化、全过程保障服务。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广泛体现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低空经济主要由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和综合服务产业构成。低空制造产业是指面向通用、警用、海关和部分军用航空器的研发制造类产业,主要包括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及其零部件和机载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进出口等产业。
近年来,通用航空产业作为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其市场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增长势头。在无人机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大,无人机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无人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无处不在。近年来无人机行业发展的势头迅猛,因此无人机受到很多行业的青睐和追捧,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以及市场占有率。中国民航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超126万架无人机,同比增长约32%。
2023年,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超2300万小时。民航局已批准建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17个、试验基地3个,覆盖城市、海岛、支线物流、综合应用拓展等场景。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数据显示,近年来,以无人机为代表的通用航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民用无人机研制企业已超过2300家,量产的无人机产品超过1000款。
在中国,低空经济行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对低空经济的扶持力度。根据测算,2022年我国低空经济行业市场规模为2.5万亿元,“十四五”末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万亿元至5万亿元。
同时,城市空中交通和无人机物流等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低空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在无人机城市管理方面,通过加大城市管理边界、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全方位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无人机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减少人力成本,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低空经济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低空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报告在总结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低空经济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低空经济行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低空经济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