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中国品牌联合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品牌联合是一种重要的品牌资产利用方式,通过合理的合作可以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近年来,联名营销常态化趋势明显,使得联名成为品牌一种日常化营销。相关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品牌联名数量逐年增加,年复合增长率达12.75%。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名经济早就有之、并不稀奇。但相较于早期较为审慎、周期更长的品牌联名行为,现如今的联名经济正变得常态化、轻量化,成为品牌营销的常规之举。面对Z世代变化多样化爱好及消费者增长的多元需求,联名不断解锁新的消费场景,营造有新意、产生“共情”的消费氛围,不约而同放大产品的品牌和情感附加值,让联名款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货币”。
联名经济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消费者对新鲜感和独特性的追求。联名产品往往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满足他们对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同时,品牌方也通过跨界合作实现品牌破圈和市场份额扩张的需求,共同推动联名经济的发展。
品牌联合是指分属不同公司的两个或更多品牌之间建立的短期或长期的联系或组合。这种联合通常表现为在单一的产品或服务中使用了多个品牌名称或标识等。
许多品牌将联名视作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以此满足消费新期待,顺应年轻化、个性化、时尚化消费新趋势。第三方数据机构SocialBeta发布的《2023跨界联名营销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4428个品牌营销案例中,跨界联名占比将近15%。
在联名热潮背后,线下餐饮行业最为高频,是联名数量主要增长引擎之一,其细分行业茶饮与现制咖啡两个赛道无疑是最热衷联名的细分行业,与品牌、动漫、影视综艺、文创机构等IP联名促进动销已是行业常态。除了数量,品牌在联名对象的选择上也扩大了范围。
今年4月,多家头部餐饮公司纷纷加快上新步伐,并抛出最新联名产品,挖掘餐饮消费市场潜力。4月8日,瑞幸咖啡宣布联名泡泡玛特旗下IP——THEMONSTERS(精灵天团),共同推出生椰3周年新品椰皇拿铁。数据显示,截至8日11时,“椰皇拿铁”已在美团上售出10万张团购券。
麦当劳与三星堆的“火辣”联名也引发行业关注。麦当劳中国宣布,携手三星堆博物馆开展一系列跨界传播,在此期间,麦当劳中国推出当家产品麦辣鸡腿汉堡的限时促销,同时带来麦辣家族特别新品——巴适得板风味麦辣鸡腿汉堡,将全新的川蜀美味与三星堆博物馆的创意碰撞,带到全国约6000家餐厅。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联名合作不仅限于产品层面的创新融合,更在于品牌文化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与共鸣。它为消费者带来了新鲜、独特的用餐体验,同时也加深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随着消费者对联名产品接受度的不断提升,餐饮联名有望成为推动行业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整个联名营销行业,品牌与IP的“联姻”是主力军,近4年品牌与IP的合作占比都在6成左右。由于IP自带影响力,品牌利用IP联名能够触达高价值潜在客户群体,在圈层中赢得认同感。但是,在联名活动频繁的狂轰乱炸下,许多消费者已经“脱敏”。因此,品牌需要平衡合作频次与质量,避免过度营销导致消费者反感。
对于快消品品牌来说,如何持续吸引消费者购买是一个难题。企业通过联名合作来年轻化品牌、优化产品矩阵、提升综合实力及品牌效应,实现多赢局面。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