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半年电动汽车充电量增54.6% 充电行业市场前景趋势研究分析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产业的发展,我国充电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已经形成了超充、电池更换、无线充电等多技术并行发展的技术路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副秘书长周丽波在会上表示,充电设施未来发展将适应充电场景高效服务应用需求,呈现综合、立体、多元化的总体发展趋势。随着超充设备的规模化建设,安全是行业发展的底线,行业准入门槛一定是提升的状态。充电设施将提高充电效率,实现自动充电体验,智能运维技术和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充电设施网络。充电基础设施将和电力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高效互动,呈现深度融合的趋势。
充电桩按照充电额定功率分为慢充、快充及超充。交流充电桩一般为慢充桩,充电功率在22kW内,适合应用在居民小区停车场及工作单位。快充桩与超充桩为直流充电桩,快充桩功率一般为60kW-240kW,适合应用在高速公路充电站、购物中心,350kW以上的一般为超充桩。
从我国超充产业链上的参与企业来看,上游生产商主要是宝武钢铁、明泰铝业等原材料供应商和科士达、盛弘电气、科士达、特锐德等充电设备制造商;中游建设和运营商主要是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下游应用市场主要包括新能源车企及最终客户。
随着充电桩“新基建”地位的确认,中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并逐步走向成熟。在这种背景下,莱芜19站按照上级部署,建设超级充电站,新增480千瓦分体式直流充电系统,配置4个双枪输出终端,可同时为8台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充电站从2023年5月起对外提供充电服务,充电量快速攀升。2023年12月,充电量15980千瓦时;今年5月,服务1434车次,充电量超过35000千瓦时。
2023年10月份,经逐项审查碳排放数据及相关凭证,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最终认定莱芜19综合能源站通过光伏发电及节能降碳措施,注销103吨二氧化碳减排量,抵消量大于评估碳排放量,达到“零碳排放”标准,实现2023年预先碳中和。
我们的报告研究分析
在运营模式上,充电桩行业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公共充电桩主要以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模式为主,满足广大新能源车主的公共充电需求。而私人充电桩则更多以车主自购、小区或物业安装的形式存在,为车主提供更为便捷的家用充电服务。此外,还有一些创新的运营模式,如共享充电桩、移动充电桩等,不断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从产业链分布来看,充电桩行业涵盖了设备制造、安装施工、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上游设备制造环节包括充电模块、充电枪、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的生产;中游则是充电桩的安装施工和调试;下游则是充电桩的运营管理,包括充电费用的收取、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之间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充电桩行业的完整产业链。
未来,充电设施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充电桩将实现更加精准的运营管理和故障预警;另一方面,车网互动、V2G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将为充电桩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政府也将继续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充电桩行业的快速发展。
总之,充电设施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其发展前景广阔但挑战并存。只有不断创新运营模式、优化产业链布局、解决现存问题并把握发展趋势,才能推动充电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
如果企业想抓住机遇,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发挥最佳作用,那么我们推荐您阅读我们的报告《》。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