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共享单车1小时价5年翻5倍 共享自行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市场发展分析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公共交通工具的“最后一公里”是城市居民出行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障碍,也是建设绿色城市、低碳城市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共享单车投放规模已突破500万辆,其中,在北京和上海,共享单车全年骑行数量都超过了10亿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共享单车1小时价5年翻5倍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共享单车曾经以其便捷、环保和经济的特点,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选择。近日,在广州、成都等城市,多个品牌的共享单车提高价格:工作日起步价为前10分钟1.5元,节假日、周末起步价则为前10分钟1.8元。超出10分钟,以1元/15分钟计费,时长不足1个计费周期需按1个计费周期计算费用。此前这两地的工作日起步价普遍为1.5元/15分钟。
共享单车经历“彩虹大战”到如今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之后,价格一直在上涨。2016年9月,摩拜和ofo相继进入市场时,共享单车最初价格为0.5元/半小时,如今从市场平均水平看,一小时收费5元左右已成普遍现象。这也意味着8年时间,价格涨了4倍。
共享单车的价格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成本、需求、竞争、政策等。涨价越来越频繁,且涨幅越来越大,这让不少用户感到难以接受。
整体看来,共享单车企业还是希望通过涨价的方式,倒逼用户用包月、包年的方式消费,以此增加稳定收入,提高骑行黏性。
统计显示,全国发生在轨道站点周边的“两轮出行”占其出行总量20%以上。因为能和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实现快捷接驳,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市民们出行目的地最初和最后一公里的首选伙伴。
《2023两轮绿色出行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居民自行车单次平均骑行时间为13.6分钟,相较于2022年同比提升7%。其中,骑行用户中,私人自行车用户仅占38.4%。共享单车在满足通勤需求方面作用巨大,而私人自行车则被更多用于满足居民健身、娱乐、社交目的。
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已形成以哈啰、美团、青桔为代表的头部品牌格局。这些企业凭借较大的资金规模及数据驱动的精益化运营,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
共享单车是一个重资本、重运营、重人力的业务,需长期持续投入。单辆车每日的运维开销在0.5-1元间,一年下来运维成本达182.5-365元。整体来看,一辆共享单车一年所需的成本为357.5-640元。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目前我国自行车每年有约7000万辆的产量,其中80%都出口,国内销售的主体已多是私人玩家,而用于代步的市场基本已被共享单车所占据。
长期以来,共享单车的盈利问题都受到外界关注。共享单车的成本并不低。公开数据显示,一辆共享单车的制作成本在700-1100元间,如果按4年的使用周期计算,一辆单车的年均摊成本为175-275元。
哈啰单车在2021年启动美股上市的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公司整体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5亿元、11.34亿元。滴滴将共享单车划进其他业务板块,2023年该板块亏损51.48亿元。
根据美团财报,2022年,美团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新业务经营亏损283.79亿元,2023年亏损收窄至201.66亿元。提及收入增长、亏损收窄的原因,美团称主要是商品零售业务的增长。由此看来,涨价也是各个共享单车平台减亏盈利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价格也会随之变化和调整。未来共享单车或许还会微涨,也可能受自行车厂家各类折叠等新型自行车挤压市场,也可能会降价。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