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手术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我国手术机器人产业逐渐规范化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球首例机器人操刀心脏移植手术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沙特费萨尔国王专科医院和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医生通过机器人对患者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这是全球首例由机器人进行的心脏移植手术,手术过程很顺利。
医生表示,机器人手术的优势是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并将并发症风险降至最低。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医疗领域的明珠”,所需零部件众多,且涉及学科范围广,制造门槛非常高,是外科手术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工具载体。
手术机器人是集临床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微电子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医疗器械,通过清晰的成像系统和灵活的机械臂,以微创的手术形式,协助医生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完成术中定位、切断、穿刺、止血、缝合等操作。按照手术目标脏器类型,手术机器人可分为硬组织机器人和软组织机器人。
就产业链而言,手术机器人行业的上游原材料可以分为软件供应以及硬件供应。其中软件供应包括影像采集、导航定位、分析与存储系统;硬件供应包括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传感器、其他元器件。中游即手术机器人制造,包括组装、系统集成、软件配套。下游为应用机构,主要为医院,应用科室包括骨科、心外科、妇科、泌尿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
1、手术机器人已在多个领域应用
手术机器人现已应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骨科、神经外科等多个领域,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较于传统手术而言,手术机器人具有减少手术伤口、术后恢复较快及较少术后并发症;手术的精准度及手术结果的稳定性高等优势。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在如今医疗资源不充分的背景下,手术机器人被寄予厚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直站在聚光灯下,验证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与此同时,手术机器人在政策、资本等推动下快速发展,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更是一骑绝尘。
2、预计2025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21亿元
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的《2023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约90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21亿元。
3、我国手术机器人产业逐渐规范化
国产手术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推动。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加快突破快速图像配准、高精度定位、智能人机交互、多自由度精准控制等关键技术”。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医院使用机器人实施精准微创手术,建设机器人应用标准化手术室,研究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标准规范”。
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规律作用下,我国手术机器人产业逐渐规范化,我国包括手术机器人在内的医疗器械不断创新发展。2022年以来,我国多款国产手术机器人获NMPA注册,商业化进程加速。
4、解决医疗服务供需不平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多种大病病发率的上升,对外科手术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手术机器人高精度、高稳定、低创伤的特点很好满足了市场需求,也有助于缓解乃至解决医疗服务供需不平衡,全面提高医疗供给效率。
想要了解更多手术机器人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报告根据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手术机器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