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海洋工程用钢行业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中国新增海洋新兴产业相关企业1.9万余家,披露融资金额超190亿元人民币,中国对海洋新兴产业的投入持续加大。随着海洋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入,海洋工程用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海洋工程用钢,作为海洋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能够承受海洋环境各种严酷条件,包括海水的腐蚀、风浪的冲击、海冰的挤压以及海底地形的复杂变化等,而设计生产的特殊钢材。这类钢材通常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抗疲劳、抗层状撕裂以及良好的焊接性等优良性能,以确保海洋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量质齐升,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909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4.9万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6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批准用海面积同比增长16.9%,项目涉及投资额超5000亿元。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6%、10.5%,高于全国同期3.7、4.5个百分点。海洋工程用钢广泛应用于各类海洋工程结构中,如海洋平台(包括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海洋风力发电设施、海底油气管线等。
随着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海洋工程用钢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特别是在深海资源开发、远洋航运、海洋风能等领域,对高性能特种钢材的需求日益增长。行业内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和配方、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不断推出具有更高强度、更好耐腐蚀性和更轻量化特性的新型钢材产品。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海洋工程用钢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能够承受海洋环境中各种外力的作用,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良好的韧性使得钢材在受到冲击或振动时不易断裂,提高了结构的抗疲劳性能和抗震性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海洋工程用钢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强废弃钢材的回收和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国际合作与交流将进一步加强。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海洋工程用钢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023年,海洋制造业增加值29861亿元,比上年增长7.0%,比全国制造业增速高2个百分点。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船舶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扎实推进,已进入产品全谱系发展新时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良好,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全年实现增加值87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国内外市场对我国化工产品需求旺盛,产销增加,海洋化工业增加值4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展望未来,海洋工程用钢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的深入,该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导向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规划。通过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把握市场趋势和机遇,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报告还对海洋工程用钢市场风险进行了预测,为海洋工程用钢生产厂家、流通企业以及零售商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对欲在海洋工程用钢行业从事资本运作的经济实体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中国海洋工程用钢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重要参考价值。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