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地明确低空经济发展路径 低空经济行业现状及未来市场前景分析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多个地区紧跟步伐,纷纷出台低空经济发展的具体规划,为行业的未来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指引。
多地明确低空经济发展路径
日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四部门对外发布《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简称《方案》)。北京市在《方案》中明确了持续加强低空经济技术创新引领、加快形成低空安全管控全国标杆、巩固低空制造全产业链竞争力、构建监管及运行服务技术支撑体系、优化低空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打造全国低空飞行应用创新示范等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今年9月,江苏省政府网站发布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了低空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路径,到2027年,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运转高效,低空经济发展规模全国领先。同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
低空经济广泛体现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涵盖低空运输、生产作业、公共服务和大众消费等方面。从直升机到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从农用飞机到物流配送无人机,新飞机、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
低空经济主要由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和综合服务产业构成。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了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而据中国民航局预估,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低空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备受关注。小到蜂鸟般大小的消费级无人机,大到飞行汽车,从南海之滨的海鲜无人机快递航线,到黄山脚下代替茶农运送新鲜茶叶的“新挑山工”,低空经济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代表性产业。
近两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呈现显著增长。天眼查APP显示,截止目前,我国与“低空经济”相关联企业超6.9万家,2023年新增注册企业9000多家,较2022年增长38%。2024年以来,已新增相关企业6200余家。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北京、浙江在内的10多个省份正将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和低空旅游作为优先发展方向。由于各地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差异,低空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一些地区如广东深圳、四川成都等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和发展环境。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领域在一级市场的投融资活动显著升温,融资金额持续攀升。据IT桔子数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该领域共发生了42起投融资事件,累计融资金额(不包括未披露部分)已超过88亿元人民币,其中亿元级以上的融资事件高达18起,充分展现了低空经济赛道的热度与活力。
从投资的具体方向来看,这42起投融资事件广泛覆盖了无人飞行器研发制造、飞行控制系统技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以及低轨卫星通信等多个关键领域。尤为值得一提的是,eVTOL领域凭借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技术创新力,成为了最为吸引资本的“吸金”热点。在这一细分领域内,沃兰特、沃飞长空、峰飞航空、华羽先翔、览翌航空以及零重力飞机工业等多家创新型企业成功获得了投资,进一步加速了低空经济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在政策与产业的双重推动下,“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落地。从技术革新层面观察,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凭借其突出的性价比、低廉的运营成本以及卓越的安全性,正逐步确立其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核心装备地位。而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来看,得益于政策的强有力扶持,低空经济有望迅速形成显著的规模效应。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