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卫星通信行业市场现状、前景趋势研究分析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球移动终端用户规模已经超过56亿,庞大的存量市场为卫星通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手机直连卫星,用户可以在传统蜂窝网络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获得通信服务,有效补充地面网络的不足。同时,在自然灾害等应急情况下,卫星通信更能发挥独特的优势,保障关键时期的通信畅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手机直连卫星市场的爆发将带动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其中,卫星通信模组及相控阵天线等关键核心部件有望率先受益。随着双模终端的不断普及,预计高端手机搭载卫通模组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为相关供应商带来可观的出货量增长。与此同时,大型相控阵天线作为实现存量终端直连卫星的关键技术,其需求和市场规模也将水涨船高。
按照功能划分,人造地球卫星大致分为四类: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其中,通信卫星主要通过卫星实现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远、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特点,在全球的通信中被广泛应用。2021年,中国通信卫星发射数量为17颗,在轨数量为71颗,在全球中分别占比1%和2%,我国通信卫星行业较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
在相关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双重驱动下,2022年我国射频前端芯片市场规模达到914.4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我国射频前端芯片市场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达到975.7亿元。
2022年中国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市场达到637.87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38%。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中国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增至742.38亿元。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卫星制造方面,低轨卫星星座的持续建设将对卫星供应商形成稳定的需求支撑,尤其是具备大规模批产能力的龙头企业有望突围而出。通信设备领域,传统通信设备巨头正在积极布局卫星通信业务,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而在终端环节,以华为为代表的手机厂商已经开始量产支持卫星直连的双模终端,未来有望引领行业风潮,加速卫星通信的商用进程。
目前,国内外各大厂商对卫星通信市场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SpaceX计划在2024年实现手机直连服务商用化,国内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动星地融合技术验证。可以预见,随着各项技术标准的逐步成熟和产业配套的日益完善,卫星通信有望在未来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手机直连作为其中最为前沿和极具想象力的细分赛道,必将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成就新一代科技巨头的诞生。
卫星移动通信终端政策在近年来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以推动该行业的快速发展。首先,政策明确了卫星通信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提出了加强对卫星通信技术、设备和人才的研发和培养,以提高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在卫星资源管理方面,政策规定了卫星资源的统一管理机制和分配制度,确保卫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此外,政策还强调了卫星通信的安全保障,要求卫星通信企业加强保密管理,确保卫星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从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来看,政策支持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4年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同时,随着5G、6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将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广泛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增长。在市场竞争方面,政策鼓励卫星通信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建立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以促进企业间的竞争和创新。同时,也支持国内企业与国际卫星通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和服务水平。
如果企业想抓住机遇,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发挥最佳作用,那么我们推荐您阅读我们的报告《。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