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智能制药行业现状、前景趋势研究分析
-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国内,CRO企业药明康德、美迪西、药石科技、成都先导、皓元医药、泓博医药等医药公司积极抢滩AI制药领域;放眼全球,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公司近日也与OpenAI达成合作,将利用后者的生成式AI技术来开发新型抗菌药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年上半年,市场继续对AI制药寄予厚望,不仅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在AI制药领域动作频频,我国也迎来首家港股上市的AI制药企业晶泰科技,AI制药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但资本市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已经入局的AI制药企业艰难度日:AI制药行业迄今还没有一款药物获批上市,老牌AI制药企业陷入裁员风波,一级市场收缩态势下AI药企面临供血难题。市场也有担忧,一方面,AI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潜力,受限于高质量数据量有多大、算法有多精确;另一方面,AI药企的强项尚集中在早期药物发现阶段。
科技媒体TechEmergence曾发布一份追踪全行业AI的应用报告,称AI技术能够将临床新药研发的成功率从12%提高到约14%,为生物制药业节省约1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AI在制药领域呈现的高效率,一度被认为能颠覆传统流程,AI制药赛道也曾因此受到资本热捧。
生物医药咨询机构智药局监测显示,2022年,全球AI+药物研发相关融资总事件达144起,总金额为62.02亿美元,成为生物医药最受青睐的领域之一。但2023年间,104起AI+药物研发相关融资总金额为36.01亿美元,同比下降42%。一级市场已有趋缓之势。
进入2024年,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在1月份仅有5家AI制药企业完成了新一轮融资,相比前两年的融资频次也有所下降。
目前,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AI制药是指以医药大数据为基础,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及生成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制药领域各环节,以提高、优化新药研发的效率及质量,降低临床失败概率及研发成本。
相比传统制药,人工智能凭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独特优势可以提供更好的预测模型和更高的命中率,以缩短新药发现时间,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节省成本提高净收入。目前,AI技术主要用于药物研发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AI技术参与制药的环节将增多,新药研发效率也将提升。
近年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发布一系列政策法规,旨在推动AI技术发展、加大创新药物研发投入和鼓励AI赋能医药研发。例如,《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提出,基于医疗领域数据库知识库的规模化构建、大规模医疗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等智能医疗基础设施,运用人工智能可循证诊疗决策医疗关键技术,建立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服务新模式;《“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研发领域的应用,通过对生物学数据挖掘分析、模拟计算,提升新靶点和新药物的发现效率。
政策的推出有利于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开发应用和整合共享,探索建立统一的临床大数据平台,为创新药研发及临床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医药工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AI制药企业已超过90家,包括腾迈医药、英矽智能、晶泰科技、深势科技等,这些企业覆盖药物研发的六大环节,包括早期药物开发、数据处理、临床开发、端到端药物开发、临床前开发及药物再利用。从开发药物的。
适应证来看,主要集中在肿瘤、免疫学及神经病学等领域。
如果企业想抓住机遇,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发挥最佳作用,那么我们推荐您阅读我们的报告。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